亚洲一级电影/久久亚洲高清观看/亚洲一区在线观看原创/久久人人青草97香蕉

 
FDD那些事之-早期投資需要財務盡調嗎?
來源:金研觀點 | 作者:梁亞瓊 | 發布時間: 2017-06-30 | 3099 次瀏覽 | 分享到:
FDD那些事……


PEVC在投資前進行的盡職調查一般包括法律盡調、財務盡調、業務盡調和其他盡調。不同項目進行盡職調查目的不同,關注的重點也有所不同。今天主要說說早期投資的財務盡調那些事。



財務盡調和審計的區別

在談早期投資的財務盡調(FDD)之前先說說FDD和審計的區別。曾經不止一個人問過我,已經做了審計為什么還要做財務盡調?難道審計報告不值得信任嗎?提問的人中有投資人也有創業者。確實,兩者在方法論上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說都有一個長長的資料需求清單,都要查閱很多財務和業務原始憑證,進行各種訪談,了解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人員情況、企業內部控制等等。但二者也有很多區別,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目的和思路的不同。審計是從歷史財務數據出發,在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歷史財務報表及披露發表合理性保證的意見;而FDD的目的就更加多樣化,概括來說是投資人通過對被投資方的財務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潛在的風險并建立合理預期。因此,FDD一般從業務出發,不僅要印證過去的財務數據,更重要的對未來商業假設和財務預測進行描述和修正。


 早期投資需要財務盡調嗎

早期公司的財務數據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1.歷史財務數據周期短、波動性大,可參考性不大;

2.財務制度和內控體系不健全,歷史財務數據的可靠性較差;

3.公司未來發展不確定性較大,歷史數據與未來預測的關聯性較弱;

4.歷史財務數據對項目的估值影響很小。


說到這,肯定會有人質疑那早期投資做FDD意義何在?筆者認為早期項目的FDD除了滿足內部合規要求外,主要作用在于發現風險,以及現金流預測。


發現風險

早期投資的風險較高,在初期的業務盡調中,投資人通過BP等材料以及跟創始團隊的訪談基本會對被投資企業所處行業、商業模式、業務發展等形成一個自己的判斷。但在后續的財務盡調中,查閱和翻看原始資料后,常常會發現一些“坑”。下面就來說一說早期投資一般關注的財務風險和經常遇到的那些“坑”


歷史股權沿革。要充分考慮理不清的股權關系,可轉債、對賭條款、員工激勵、代持等對股權結構的潛在影響。曾經不止一次遇到實際出資人和工商登記的股東根本就不是一個人;也曾在查閱過往增資合同時,發現既有股東還有一個可轉債。投資人因為股權瑕疵放棄投資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收入確認。早期公司的收入確認五花八門,有的是收到錢就確認收入,有的是開個發票就確認收入,然而這些都只是會計準則的問題,最要命的是收入真實性存在問題,比如說偽造訂單合同,虛構客戶或者不實的關聯方交易,往往在查閱訂單合同、進行下游客戶訪談時經常會發現。


賬外設賬和現金收支。這也是早期公司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舉個例子,一個連鎖培訓機構,有很多線下網點,大量培訓費收入是現金收入,甚至部分收入直接打到了創始人個人賬戶,造成無法驗證收入、支出數據的真實性,并且存在極高的稅務風險。


債務清償。有些初創公司賬上有大筆股東借款或者關聯方借款,那投資人就不得不小心,你投進去的錢或許第二天就被用來還債了哦。


關聯方交易。過于依賴關聯交易會產生對企業獨立性的質疑。有時候創始股東對關聯方的理解不同,造成盡調時才發現關聯方交易的比例要遠遠高于之前披露的情況。


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例如專利、土地)的權屬關系。曾經有一個企業在BP里列了十幾個專利權,但其中有2個關鍵專利是登記在股東個人名下的。還有就是土地使用權,有些生產型企業會有大量的廠房用地,盡調下來發現房屋土地均登記在創始人個人名下,不僅給未來經營的穩定性埋下隱患,也有可能會增加企業未來的運營成本。


勞工問題。早期企業很多員工五險一金都沒有按照規定繳納,存在較高的合規風險和稅務風險。


內部控制。早期項目存在內控問題很常見,是不是因為內控問題就對項目一票否決這個取決于內控缺陷的實質和影響。例如上文提到的連鎖培訓機構的例子,在這個行業現金交易不可避免,因此在投后我們需要持續關注企業是否建立一套完善的內控系統去追蹤這些現金交易。


政策的不確定性。那些政策尚未明朗的行業,或者高度依賴政府補貼的行業,一般會對政策依賴性比較大,需要評估政策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潛在影響。


股東或關聯方長期占用公司資金、質押擔保、訴訟索賠,偷稅漏稅、涉嫌走私、騙取政府補助等等。


現金流預測

對早期公司來說短期內賺取利潤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活下去。因此投資人需要預計未來燒錢的速度是不是能匹配企業融資的速度。一般會根據歷史上現金流的支出情況,再基于對未來業務發展的預期,對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的燒錢量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測,同時匹配業務KPI指標的增長,提早進行下一輪融資規劃。

財務盡調與交易本身的關系

FDD一般是在投融資雙方簽訂一些意向性條款后才會進行,很多早期項目在前期只進行業務盡調,簽訂term sheet后才開始正式的財務盡調和法律盡調。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就像找對象一樣,雖然前期投資人跟融資方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聊也聊了看也看了,但在確定投資意向之前,對方很難把詳細的信息全部披露給你。


那有同學又要問了,term sheet都簽了,基本價格也定了,FDD發現問題怎么辦?難道不投了?剛才也提到早期項目的估值和歷史財務數據的關系并不大,因此FDD的結果一般不會影響最終的交易決策,除非在FDD中發現了構成交易障礙的重大事項(Deal Killer),這種情況也是有的。但通常投資人會根據FDD的結果,在協議中添加具有針對性的投資人保護條款并約定交割后事項,甚至有可能進行交易價格的調整。


當然了,在早期投資中總是有一些大牛,在行業浸淫多年,對行業和創始人非常了解,簡單聊一聊就可以很快做出投資決策,但這種修為也非一日所及。



財務盡調拼的是體力和經驗,希望借此平臺跟各位同行伙伴多多交流,在各種“坑”里不斷修煉自己,在各種套路中能去偽存真。